包伟民为什么去人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官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机构设置,历史上有哪些人的父辈很有名,而自己的成就超过父辈,中国人民大学出国留学3+2获得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还是“杰出教学中心”荣誉称号,郝相赫究竟说了什么?
本文导航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官网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专门史 汉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郑昌淦和沙知等前辈学者的研究积累为前提,已经建设起了比较合理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王子今、黄朴民、孙家洲、李小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韩树峰、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忠炜、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田余庆、吴荣增、吴宗国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孙家洲、刘后滨兼任中心主任。唐宋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学术团队成员包括包伟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吴宗国、田浩(Hoyt C. Tillman)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包伟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宋代东南村落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包伟民主持)、《天圣令》与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刘后滨)、唐代史料编年(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计划支持项目,孟宪实主持)等。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魏坚教授任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考古与中亚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名,兼职研究员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名。史学理论研究中心比较史学研究中心西欧北美研究中心生态史研究中心清史研究所21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董必武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开始筹备清史编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同时,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后,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工作中心,为新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承担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规划清史子项目”。拥有六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六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989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国家历史学一级学科点所在单位。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经过严格评选,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人员管理上推行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由基地负责人与研究人员签定聘任合同,定期评估,逐步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名人
1、 钱俶、钱惟演父子
2、 李璟、李煜父子
3、 河南吕氏家族
4、 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
5、 晏殊、晏几道父子
6、 宋绶、宋敏求父子
7、 苏颂、苏绅父子
8、 高琼及其曾孙女宣仁高后
9、 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
10、 陆佃、陆游祖孙
11、 刘延庆、刘光世父子
12、 张浚、张栻父子
13、 洪皓与洪适、洪遵、洪迈父子
14、 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
15、 徐邦宪、徐谓礼父子。
1、钱俶、钱惟演父子
钱俶为吴越国王,宋朝建立后称臣,并入朝为官。钱惟演为钱俶第14子,一直活到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儿子娶了仁宗郭皇后的妹妹。最有名的是诗词文章写得漂亮,还参与了《册府元龟》的编修。史书称“惟演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宋词三百首》中选了他的一篇《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曾说“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黄纸上押字尔。”黄纸上押字,即于敕黄上签押,为中书门下宰相所为。意为除了不曾做宰相,再没其他不满足的了。
另外,吴越钱家整个北宋时期都是名门,基本都以文辞见长,出过N个待制以上官员,还出了个驸马。钱俶、钱惟演、钱易、钱彦远、钱明逸、钱藻、钱景谌、钱勰、钱即,《宋史》都有传。
2、李璟、李煜父子
这两位虽然是皇帝,不过却是以文辞为后人所记住。“国家不幸诗人幸”,公认李煜成就更高。
3、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等
河南吕氏(又称东平吕氏,或者东莱吕氏)家族之中,难说谁更有名。吕蒙正相太宗、真宗,吕夷简相真宗、仁宗,吕公著相神宗、哲宗。整体来说,从太宗时吕氏家族开始崛起,一直到北宋灭亡,每代都有把持朝政者,而且非孤零零的一个人居高位。吕蒙正一辈有蒙休、蒙巽、蒙周、蒙亨等;吕夷简一代有从简、知简、惟简、承简、行简、易简、务简、居简、师简、宗简等;吕公著一代有公绰、公弼、公孺等;公著子有希哲、希纯等——整个家族的官位在稳步地上升,并形成了家庭势力,直到南宋仍然绵延不绝。希哲子好问,建炎初为尚书右丞;好问子本中高宗朝累迁至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本中从孙吕祖谦为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宋元学案中》中称:“宋乾淳(乾道、淳熙,孝宗年号)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即分别指的朱熹、吕祖谦、陆九渊。
与河南吕氏差不多的还有相州韩氏、真定韩氏,南宋时的四明史氏等,都是自贫寒起家,稳步上升,最终成为士家大族。PS,范仲淹进入仕途之后,范氏也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但不及这几个家族,世代显宦,仅仲淹及子辈纯粹、纯仁,官至宰执。
2、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
父子四人均为进士。陈省华为太宗端拱三年(989)进士甲科;长子陈尧叟是端拱二年状元;次子尧佐,端拱二年进士;三子尧咨,咸平三年(1000)状元。
PS,陈尧叟是澶渊之盟之前,建议真宗迁都迁到金陵的那位;陈尧咨是卖油翁的故事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那们。
5、晏殊、晏几道父子
大晏在当时肯定是名气更大,以神童入试,一路做到了宰相,一生顺遂。而且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做官,都喜奖掖后进。范仲淹、韩琦、欧阳修都出于他门下,富弼是他女婿,后来冯京又是富弼的女婿。哲宗时,晏家已经落魄了,苏轼想通过黄庭坚一见晏几道,晏几道不肯见,说:“现在政事堂(宰相机构)里边一半是我们家的旧客,我都没有功夫见。”由此可见晏殊在世时的影响。
小晏是晏殊第七子,二人做词风格相近,后世评价也相近,不过大晏的多富贵清平气象,而小晏则以情深见长。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评价小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6、宋绶、宋敏求父子
宋绶于真宗大中祥符初年赐予进士出身,最终位居参知政事,参与了《真宗实录》、《三朝国史》的修订。其子宋敏求虽仕途不及乃父,但一生著述颇丰。父子二人编纂了《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
宋家有名的藏书丰富,陆游称“本朝藏书之家,独称李邯郸公(李若谷),宋常山公(宋绶),所蓄皆不减三万卷,而宋书校雠尤为精详。”仁宗时,宋敏求家住开封春明坊,当时的士大夫都喜欢在他家附近住,便于讨论学问和借书,春明坊的宅子价格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倍。(《曲洧旧闻》)
7、苏绅、苏颂父子
现在的历史书中,提到苏颂,总要划到科技史,因为他组织了《开宝本草》、《备急千金要方》和《本草图经》的增补校订编撰,主持制造了水运仪象台,甚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概莫能外。其实在当时,技术又非经术济民之大道,他还是以仕宦为主,在中央和地方历任多职,官至宰相。苏颂生于“七世仕本朝”的望族。父亲苏绅仕途不及他,但也是知制诰、翰林学士等清要之官,追赠少师,封魏国公。
8、高琼、宣仁高后
高琼自南唐时便已从军,太祖、太宗时期均有战功;景德元年契丹入寇,高琼和寇准连哄带骗加各种恐吓保证,哄着真宗过了黄河到了北岸,这才有了后面的军心大振,以及澶渊之盟的签订。
宣仁高后是高琼的曾孙女,当然高琼的子孙辈也是军将,但都不能和高琼比。高后小字滔滔,是仁宗曹皇后的外甥女,自小在宫中长大;后来嫁给了赵宗实,宗实也是自幼被养在宫中。二人大婚之时极为轰动,民间称为“天子娶妇,皇后嫁女”。宗实即为后来的英宗,高后的长子为神宗,神宗是北宋惟一一位由明媒正娶身份贵重的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登大位的皇帝。神宗去世后,哲宗年幼,朝政由高太皇太后掌控,她废除了熙宁新法,召回了司马光、范纯仁等一干老臣;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民生稍得纾缓,被契丹人称为“女中尧舜”。
9、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兄弟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可是老苏是“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大苏20、小苏18都已经中进士高科了。而且大苏日后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小苏做到
尚书右丞。更为难得的是,熙宁变法搅得人心变动,多少父子兄弟因政见不同而反目,二苏偏偏“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和王安石、安国、安礼兄弟,曾巩、曾布兄弟、蔡京、蔡卞兄弟相比,真令人感慨。
10、陆佃、陆游
陆游就不用说了。陆佃是陆游祖父,王安石的门生,但是熙宁变法期间,王党盈天下,陆佃不讳言其非;元佑更化,旧党执政,陆佃参与修《神宗实录》,处处为安石回护;出知江宁府,又公开祭拜安石。熙宁变法之后,尤其是新党人士,因政治风向而改变者,比比皆是,如陆佃者少。
11、刘延庆、刘光世父子
刘光世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宋。刘家世为军将,刘光世之父刘延庆积至鄜延路总管,靖康之变时被杀。
12、张浚、张栻父子
张浚历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四朝,官至枢密使,尚书右仆射。建炎三年(1129)苗刘兵变中,与张俊韩世忠等进逼杭州,使高宗复位,此后直至绍兴七年(1137)淮西之变,高宗“事无巨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而张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身任之”。秦桧专权时,张浚退出朝堂;孝宗有意恢复,又因主战再度起用。有战之心,却几次失利,一生大起大落,誉有之,谤亦有之。而张浚之子张栻却距离政治颇远。张栻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是理学家,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
13、洪皓与洪适、洪遵、洪迈父子
洪迈为《容斋随笔》《夷坚志》的作者,父子四人之中最为有名。父亲洪皓于高宗建炎三年出使金国,遭到扣留,15年后绍兴十三年才归还。《宋史》称“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锓梓。既归,后使者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懿节后之戚赵伯璘隶悟室戏下,贫甚,皓赒之。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刘光世庶女为人豢豕,赎而嫁之。他贵族流落贱微者,皆力拔以出。惟为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长子洪适与次子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名,洪适第二。洪适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洪遵至同知枢密院事;绍兴十五年,洪迈亦中博学宏词科;几个月后,父亲自金国归来。洪适兄弟三人均以文章知名,登贵显之位。洪适官位最高,而洪迈文章最为博洽,尤为孝宗所知。
14、史浩、史弥远、史嵩之
史弥远是理宗时的权相都知道。其实南宋四明史家,一向号称相门,不只出过这一个宰相。史弥远的父亲史浩在孝宗时两度任相,极近宠遇之荣;侄子史嵩之也是理宗时宰相。
15、最后来个不那么严肃的,徐邦宪和徐谓礼父子
徐邦宪为绍熙四年(1193)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虽然在当时也算高官,但从后世来看,也没有特别之处。关键在于他的儿子徐谓礼。
徐谓礼以父荫入仕,一生平平,死后却出了名。2005年,徐谓礼在浙江省武义县的墓被盗了,除了通常的器物之外,还带出来了一卷蜡封的文书。盗墓贼欲脱手,可是文书的真实性却遭到了质疑——南方潮湿,通常认为南宋的文书不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可是他们也有苦说不出啊,难道要说,这就是我亲手从墓里挖出来的?事情来回地折腾,最终文书照片被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郑嘉励看到了,他根据内容判断这肯定是真的,报了警,最终警方把盗贼抓捕归案,文书也追索了回来,经人大的包伟民老师和郑嘉励研究员整理出版了,即为中华书局2012年所出《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
结语:稍微读一点史书就能发现,没有哪个人是孤立的,都是作为家族的一个阶梯而存在,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个台阶。
范仲淹小时候穷困潦倒,寄居在僧舍读书,每天只能喝一碗粥,划成四份,怕一下子就吃光了。可是他入仕之后,建立范氏义庄,以后范家的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晏殊入仕后一生富贵,可是年轻时和弟弟在太学读书,其他人都跑出去玩,他俩不去,真宗以为他努力,提拔他为东宫官。他说,我不是不想去,是没钱不能出去玩而已。韩亿与李若谷后均至高官,可年轻时,两人都穷得不得了,一起去京试赶考,需要拜谒别人时,轮流给对方当仆从;李若谷先考中,去地方做官,没钱雇人,自己牵着驴,韩亿帮他背箱子。但自他们开始,李氏有李淑;韩氏相继有韩绛、韩缜、韩维。真定韩氏就是从韩亿这个穷小子开始兴起的。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研究北宋历史有一本最基本的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比《宋史》还重要,它的作者李焘的父亲李中也是史官。能够被千百年后的我们知道名字的每一个人,他的祖辈父辈即使不见于史书,在当时也绝对不是普通人。每个家族都是从无根基做起,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社会阶层稳步上升。起自布衣仕宦至显要的,历朝都有,但多见于建国之初天地颠倒之时,等到了太平承明之时就少了,都是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的。见得多的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三代才能出贵族是真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是真的。
我常常觉得,抱怨自己和富二代的差距其实没什么意义,别人之所以现在比我们轻松,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比我们的家族早努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后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国家公派留学资助标准
杰出学者支持计划是人民大学自己举办的会议,“杰出教学中心”是中英政府针对在出国留学3+2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承办大学给予的奖励。目前获得此荣誉称号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hnd。北航在项目承办以来陆续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去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大学等学校学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2多国留学项目获中外政府联合授予“杰出教学中心”荣誉称号
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支持计划”是为了教师队伍中的骨干群体得到重点支持,完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人大本学校的工作。人大出国留学3+2的老师是教育部统一安排,包括但不限于人大,人大的“杰出学者支持计划”与3+2无关。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部署会并讲话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学校聘任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下人员“杰出学者”直接受聘者申请,现公示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特聘教授A岗
包伟民、陈卫东、杜小勇、冯惠玲、高旭东、郭庆旺、韩大元、郝立兴、胡锡俊、黄兴涛、贾根良、金灿荣、李路路、李秋零、梁涛、刘建军、刘孔中、刘小枫、楼元、卢小宾、卢仲毅、马俊峰、毛基业、秦宣、孙郁、汪昌云、王化成、文继荣、严金明、杨光斌、杨开峰、杨念群、杨瑞龙、姚新中、余劲松、岳希明、曾湘泉、张成思、张杰(财政金融学院)、张雷声、张顺明、张新宝、郑功成、朱万曙、朱信凯
写给郝相赫的信
网友披露其朋友圈截图时评论称“名校躺枪”“师生之交首重道义”“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他在转发一篇点评北大历史系学者的文章后面评论,“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此外他还暗指人大、北大某老师“平庸”。
郝的老师孙家洲随后在私人微信朋友圈发布“公开信”,称将断绝与郝的师生关系。
事件进展
针对孙家洲的断绝师生关系说明,郝相赫起初在“情况说明”中称同意断绝关系,同时称将以一切手段维权。随后郝相赫在微博中公开致歉解释称,他在刚收到孙家洲老师公开信时非常震惊,惊慌之余在朋友圈发表“情况说明”,解释观点并表达歉意,如今他希望收回这份“情况说明”。
郝相赫还在文首道歉称,自己在朋友圈极为不当的言论,给自己的老师和北大、人大历史学院带来负面影响,感到自责,希望向老师和朋友表达深深的歉意。“刚入师门就给导师孙老师带来这么大麻烦,未能深刻领会孙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向孙老师诚恳致歉,恳请孙老师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
郝相赫坦言,刚念研究生还很年轻,这件事给他很大压力,“恳求各位老师和朋友给我改过的机会,使我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前述道歉言论,孙家洲评价“学生态度比之前好得多”,“是良好转变”,同时向南都记者透露,已向校方汇报,并熬夜写了一份回应,但校方不愿其发表。至于是否坚持断绝与学生关系,他称不便公开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