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欧美有什么家庭教育 国外教育孩子方法

心若在梦就在2022-08-03 08:06:38877

外国家庭教育孩子的事例,看国外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欧美教育是怎样的?看看外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

本文导航

国外教育孩子方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美国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导读:在中外交流频繁的当下,来自于国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经验深深地刺激了国内的儿童教育。国外对儿童能力的培养与国内制度式的培养显然是截然不同的。那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去看看国外家长的育儿经吧。  奥地利:想象幼儿园  在欧洲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个别具一格的幼儿园想象幼儿园。顾名思义,即是以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为特色的。步入想象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犹如走进了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心情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装扮成美丽的白雪公主或是可怜的丑小鸭。在被命名为太空世界的教室里,孩子们驾驶模拟太空船遨游浩瀚的宇宙,想象着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的生命进行沟通。在手工间,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间里,孩子们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  孩子玩耍时,是自发自动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通过这些玩耍还能够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等。  瑞士:拒绝依赖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于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美国:生活独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众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刚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和美国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太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一件小事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害了孩子。据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的独立处事能力比国外的孩子要差一些。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好几年。  德国:社会责任感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  日本人认为,小孩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比成人穿得少。中国人育儿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在多数成人看来,给孩子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可有可无,结果儿童医院里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曾提出一个口号:培养不生病的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生存技能和自强精神。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韩国:粗放式育儿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而韩国人则采取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这时候经常可以见到家长们身背几个月大的孩子,手拉着一个3岁左右完全能走的孩子一起爬山的情景。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有几次和韩国朋友们一起出外玩,常见到他们带自己的小孩子一起参加,碰到路途远,孩子显得相当辛苦。后来我就忍不住问,这样孩子会不会生病,是不是家里没有老人照顾?韩国朋友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韩国人认为从小就要锻炼。小编总结:对于孩子,最忌讳的就是娇生惯养外加严重的溺爱,这对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都不会有好处。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志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观念,基本上,只要是对孩子好的都可以作为教育的方式,但是所谓的对孩子好并不等于家长自认为的好。

欧美国家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孩子道德意识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家庭教育在西方各国中是较有特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一些做法。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的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父母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至今许多学校仍保留着体罚学生的规矩。

  在一般的家庭当中,5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准与大人同桌吃饭,不允许挑吃挑穿,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对什么人,孩子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训斥,包括身体的惩罚。只有懂事而有礼貌的孩子才会受到父母的夸奖。这仅仅是英国家庭中绅士教育的一个侧面。言谈举止符合标准,对人彬彬有礼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基本要求。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英国人认为应该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负责,现实原则是第一位的,而亲情是第二位的。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英国人的观点。父母应对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应该感到愧疚,向社会检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他们。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便地爬,随意地玩。总之,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英国的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这一点西方的大部分国家的观念是一致的。

  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坚强的意志,适应各种意外的困难。公学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有些公学举世闻名。在这些名牌公学里上学的学生,都是富家子弟。公学学费昂贵,强调品学兼优。然而,在公学里读书的富家子弟却生活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校方故意将伙食弄得很差,又缺少取暖设备。学校要求每个公学学生必须在恶劣的天气里穿短裤出现在操场上、课堂上,坚持冷水浴,不准盖过暖的被子,冬天也要开窗就寝。这样做是为了除去孩子的娇气,养成坚强的意志,提高其身体的精神素质。在公学里,人们以吃苦为荣,以意志坚定为高尚,树立一种合乎自然的价值观。在英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模拟的生活环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境的磨练,准备许多实际生活的本领,以增强在艰难的环境下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另一种钟爱,这种爱强于对孩子的和过分的呵护,这是父母必须做出的一种真爱。

  传统是无所不在的,一旦形成传统,习惯就会不问理由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当中,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成为不问其所以然则然的自觉。传统的人文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深深地植根于英国人的头脑中,成为他们认识事物的标准和价值所在,也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导。在对待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人们的认识是那样的统一,以至于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按传统办事,按传统的标准去评定孩子的行为。几乎所有的英国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懂得忍耐,因为现实的成人社会里有太多的需要忍耐的事情。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如缺乏忍耐的自我克制是最令人瞧不起、最没有修养的。即使是孩子,如果不能学会忍耐,将来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大哭也绝不会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同情。相反,对那些不能忍受疼痛而肆意大哭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严厉的训斥。这样,日子久了,孩子渐渐地就会明白,他是生活在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环境当中,不管是哪种痛苦,都不必求助别人,要自己去忍耐。时间一长,孩子的坚忍性格会自然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英国人一致的看法。

  父母的一系列作法,孩子长大后会受益匪浅,一些人在后来的生活中便深深地领会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有过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其成人后也会这样去要求他的孩子,这样便形成了传统,成为儿童教育的一种固定的模式。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1、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2、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

外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ane-english.com.cn/view/28644.html

标签: 欧美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