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汉姆的理论是什么 爱因斯坦电影十大经典

不可缺的你2022-08-03 12:06:372180

什么是电影理论,什么又是电影文学?爱因汉姆关于无声电影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的看法?电影理论的爱因汉姆。

本文导航

电影学的研究方法都是有哪些

一、 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 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 96年 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 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 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 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 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 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 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 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 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 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 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 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 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 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的想法,来实现他想象的又一步骤。

他认为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辨证法基础上,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7、 电影眼睛派——

由苏联记录片导演维尔托夫提出。

在1922年,列宁发表了《所有艺术中,电影对我们最重要》《反映苏联现实,必须从新闻电影开始》的文章,维尔托夫响应创办了《电影真理报》杂志片。

他的主要观点:要出其不意的抓取生活,不让被拍者知道,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这些抓取的素材在意识形态上从新组接。

他于1924年的《电影——眼睛》中应用这一理论。

他认为摄影机是比人眼更完美、可靠的电影眼睛,反对剧本、演员、照明、布景、化妆等一切手段。

“电影眼睛”是电影中一种运动,画下来而不用演技,直面生活和真实,用偷拍记录各个生活事件,在现实中发掘戏剧性。

维尔托夫注重剪辑,他认为电影是解释客观世界的工具。

8、《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

此书分别在1932、1957年分两部分完成。书中观点是技术主义倾向,或画面至上主义。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这与他研究的格式塔心理学背景有关。(《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局限性包括:

⑴ 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⑵ 深度感减弱;

⑶ 照明与无色;

⑷ 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⑸ 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⑹ 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9、《电影美学》巴拉兹——

1945年出德语版,也称《电影理论:新艺术特性与成长》,是《可见的人:电影文化》(24年出版)和《电影精神》(30年出版)两本书的合集。

1952年出英文版。

书中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分析电影艺术特征。

他认为戏剧表现原则:

⑴ 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⑵ 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⑶ 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⑴ 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⑵ 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⑶ 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他认为上面电影的表现原则是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10、摄影机自来水笔——

由法国的阿斯特里克在1948年文章《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中提出。

他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为5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电影作者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11、电影作者论——

特吕弗等人提出,认为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

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

作者政策要求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电影作家的作品——即导演个人的作品。

此理论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作者资格条件如下:

⑴ 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

⑵ 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

⑶ 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

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代表人物。

此理论确定美国一批导演的作者地位,其电影为作者电影。

作者论的实质: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

12、巴赞、克拉考尔的写实主义和物象至上主义——

(与爱因汉姆的技术主义、画面至上相反)

※ 巴赞理论: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是美国理论界对巴赞观点的非严格的概括(主要指巴赞对景深镜头的赞赏)。

# 长镜头:

单个镜头达到一定长度,也叫单长镜头。包括变焦、景深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相对的理论。长镜头理论强调单个镜头内部的表现力(连接表现力),运动、景深、变焦。

# 蒙太奇禁用原则(属巴赞的影像本体论):

若一个事件主要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被禁用。否则,蒙太奇远非电影的本性,而是对其的否定。

# 长镜头的本体论立场(客观的)、美学立场(倾向性)提出此理论的社会背景是因为:

⑴ 电影在技术上的一系列发展,胶片、镜头的改变,提高了单个镜头的内容质量和容量;

⑵ 移动摄影更加灵巧多变,大大丰富了单个镜头的镜头内变化。

长镜头理论贡献:开掘了一种新的审美表现手段,提高了人们对电影镜头内部空间的复杂构成的自觉性。

# 影像本体论:

由巴赞在1945年《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

他提出影像基本特征:

由机械作用产生的摄影影像与客观中的被摄物等同。摄影影像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它产生了被摄物体的本体,它就是被摄物的原形。

理论根据:

⑴ 摄影有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⑵ 人具有用逼真模拟物代替外部世界的愿望,即排除人在外,单靠机械再现原物的需要。

影像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 木乃伊情节:

巴赞提出,借助精神分析,分析电影起源的尝试,雕刻、绘画艺术的起源,人具有永久保存自己躯体的冲动。最早的雕像是木乃伊,雕刻、绘画成了后来的替代品。同样起源于上面的冲动和愿望。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的流逝的原始需求,但雕刻、绘画不能满足人的愿望。

摄影真正满足人们再现原物的需要。“摄影是对事件涂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影像的产生第一次映现了事物时间的延续——可变的木乃伊。

# 完整电影:

巴赞表达电影起源用语。

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称为“完整电影的神话”。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 克拉考尔理论:

#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1960年出版

美学是一种实体的美,不是形式的美。克拉考尔阐述了“电影化的”这一概念。

电影,就其本性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影片记录和揭示物质现实的时候,才是名副其实的影片。

近亲性:

⑴ 电影对于未经扮演的事物有一种近亲性。扮演能引起现实幻觉就是合理的。如果违反电影特性,任何扮演都是非电影化的。

⑵ 喜欢偶然的事物(意外:相对于必然)。美国无声戏剧中,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运,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出现。一切不是注定而是恰好碰上。

⑶ 喜欢再现外部世界的连续性(与巴赞相似)进入摄影机视野内一切都拍下来,无穷尽程度。要求我们承认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 偏爱含义模糊的事物。自然界现象多含义,这与无限心理和精神上的无限性相对应。银幕倾向反映这些含义模糊的东西,含义不能太确定。

⑸ 生活流。指具体情境和世界,是指物质现象而非精神现象。经常提到街道,因为在街道上生活的原生形态经常出现、不是扮演,是偶然事件荟萃之所,任何断面都是不完整的。

# 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这是克拉考尔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理解,是他基本观点的引申,指出悲剧是“非电影化的”。

他认为悲剧主题与舞台故事具有天然的近亲性:

⑴ 悲剧主题必然要求一个有目的的、整体的故事形式来展现,与电影特性相违背。

⑵ 悲剧只关心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生命物体只能是道具,对发展戏剧起支撑、调节作用。

⑶ 悲剧要求对外部的东西进行安排,舞台剧的环境反映心境,舞台剧一定要有暴风雨。

⑷ 悲剧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电影是以广阔世界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中没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总之是广袤的物质,死亡的结局与这物质现实的广袤无相同点。

在悲剧世界中,命运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剧性内容在物质世界总无所表现。因为悲剧内容是纯精神世界。

悲剧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但电影的悲剧就不完全是电影化的了。

※ 克拉考尔与巴赞理论观点异同

相同点:都强调电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

不同点:

⑴ 身份不同。克拉考尔是理论家身份,巴赞是批评家身份。

⑵ 体系不同。克拉考尔是演绎体系(理论化的),巴赞是批评体系、史学体系。

⑶ 影响不同。克拉考尔对电影实践无多大影响,巴赞对电影实践产生重大世界性影响。

⑷ 出发点不同。克拉考尔出发点单一(理论),巴赞出发点较复杂(精神分析、木乃伊等)。

⑸ 克拉考尔缺乏历史意识,巴赞有强烈的历史意识。

13、《电影美学和心理学》米特里——

分两卷,分别在53年和65年出版,是经典电影理论的总结和集大成之作。

米特里在经典理论的两大流派——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中取中间立场。关于对电影的表述、立场表现在三种模式:电影是画框(爱因汉姆)、窗户(巴赞)、镜子(克拉考尔)。

米特里被称作电影中的黑格尔,他的理论被称为经典电影理论的终结。

克拉考尔、巴赞对电影表现现实手段的肯定,但忽略了虚构。

麦茨在《想象的能指》中,不排斥复制现实,构造复制现实假象的能力。

14、《电影理论的两种类型》【美】汉德逊——

经典理论研究材料丰富、系统完整,但电影材料缺乏、不充分、不完整。主要电影理论有两大类:

爱森斯坦和爱因汉姆一类,研究电影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

克拉考尔和巴赞一类:研究电影与真实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是巴赞和克拉考尔。

代表人物四人中最有影响的是爱森斯坦和巴赞。

书中评价这两种理论共同的局限:只是对电影形式的研究,极限是段落,缺乏整体,整部影片是不存在的。

只有麦茨是以电影整体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到话语的进步。

电影文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其艺术学的概念内涵,指在电影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戏剧文学等传统文学类型并列的一种新兴文学类型。在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电影文学作为电影的文学基础构成,是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方式来构思和写作的文学形式,兼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属性。电影文学,集中表现为电影的剧作基础,即电影剧本。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电影文学又指电影作品的文学性含义,包括电影剧作的文学价值、电影创作借鉴与融合的文学形式因素、电影剧作的文学个性等等。电影文学,还直接和经常反映在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方面。

爱因斯坦电影十大经典

因为比较复杂,只是大概说一下,

爱因汉姆可以说是经典电影理论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论证不单单从实例中得来,我们一定要注意爱因汉姆论证“电影作为艺术的可能性”时的严密推理过程。大概是这样:

一、论点:电影是一门艺术

二、辩论或理论特征:现实感知与影像感知的本质性比较

三、部分幻觉理论:通过上述两种感知的比较得出6大差异,继而得出影像是对真实世界的经过选择的某些方面的一次受限定的再现,从而将电影的照相特性与电影的戏剧特性结合在一起。中心点就是表明电影艺术来源于和现实的差异。

四、有意识的突出电影独特手段的特性,发挥其潜力

1、具体影像和场景分析:从前4种差异,得出形式性表意影像的概念,即利用影像构图的形式性潜力来描写场景,可以说电影艺术的第一类可能性就与电影的照相特性有关。

2、蒙太奇:认为蒙太奇在赋予一个场景的意义方面是关键性的,但它只是手段之一(有别于普多夫金的唯一性观念),电影艺术的第一类可能性是蒙太奇。

3、胶片:电影艺术的第三类可能性来自于胶片本身,如淡出淡入、叠印等等,他断言胶片是重要的艺术材料,这点使其在众多传统理论大师中独树一帜。

3、无声问题:从第6种差异得出无声作为电影的一个与现实的差异可以艺术的加以利用。那么无声电影中通过何种表现方式去表达意旨呢?这就要提到其“间接表现”的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是说明无声的)

五、间接表现理论(我单提出这一条,表明其重要性)

1、声音的间接表现

2、表演或行动的间接表现

3、在一个完整的场面结构中的间接表现(隐喻性表现法)

六、总结(并不充分,你自己多看看书)

爱氏的艺术理论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以电影摄影术的光学特征为基础的,这种电影理论是与默片的表意方式有联系的。默片的表意方式就是一种间接表现的产物。

被控制的奇幻电影

30年代是电影理论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R.爱因汉姆巴拉兹B.以及..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人的最重要的电影论著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R.爱因汉姆是原为德籍的美国心理学家,完形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于1932年发表了用完形心理学原则研究电影艺术的著作《电影作为艺术》,奠定了他在电影理论史上的地位。爱因汉姆认为,电影艺术“象一切其他艺术一样,遵循古老的法规和原则”,所以电影“只是在机械复制中止的地方才开始”。爱因汉姆说,他“信奉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艺术象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完完全全是物质生活的一部分,要了解艺术,就要先了解感官印象和心理印象??听的形式”。在这一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他提出,“艺术的欢乐是一种特殊尝试得到成功的愉快”,这种“特殊尝试”就是把感官材料纳入特定形式的尝试,所以“真正的艺术并不注意掩饰它的艺术手段的人为性”,而“优秀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正在于清晰袒露手段的特性”。把这一基本艺术观念应用在电影上,爱因汉姆提出了一个著名论点,即“艺术地运用电影形像与现实形像的不同一性是电影艺术的全部内容”。爱因汉姆指出了电影形像不同于现实形像的 6个差别:①立体成为平面上的投影;②深度感的减弱;③人工照明和没有彩色;④画面的界限和拍摄的距离;⑤不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连续;⑥只存在视觉经验。后来他又把这6点概括成3点,即视觉可见性、照相纪录性和蒙太奇。爱因汉姆在30年代初完成他的电影理论体系时,蒙太奇在人们心目中还只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这一点也反映在爱因汉姆的著作中。他只是简单地把蒙太奇归为“艺术地运用不存在空间和时间的连续”的结果,强烈反对普多夫金的“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这一论断。指出,电影之为艺术,并不在于镜头要经过剪辑,哪怕是一个单独的镜头,也绝非自然现象的单纯再现。哪怕在一个单独的镜头中,电影画面同自然现象之间也存在着那么重要的不同。 是爱因汉姆的电影形像特性论的心理学根据。他认为,一切艺术都只是在观赏者心中引起对现实事物的不完整的幻觉。人们之所以会满足于“部分的幻觉”,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满足于了解最重要的部分,这些部分代表了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因此,只要再现这些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就满足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印象,一个集中的、因而也就是艺术性更强的印象。银幕上的人物只要言谈举止、时运遭际无不跟常人一般,我们就会觉得他们足够真实,既不必让他们当真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想看见他们占有实在的空间了。我们能够把这些人物和事件既当真又当假;既是实物,又是放映幕布上光彩的简单图形。正是这个事实,才使电影艺术成为可能。爱因汉姆对电影形像与现实形像的不同一性的理论使他坚决反对电影技术上的一切进步,包括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的发明。爱因汉姆在1957年重新发表他的《电影作为艺术》一书的主要章节时,不仅坚持他反对有声电影的论点,而且还认为有声电影的实践更加证明了他当年观点的正确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ane-english.com.cn/view/28919.html

标签: 历史
分享给朋友:

“爱因汉姆的理论是什么 爱因斯坦电影十大经典” 的相关文章

复旦大学哲学系 复旦哲学系本科就业率

复旦大学哲学系 复旦哲学系本科就业率

复旦大学哲学系就业前景如何?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怎么样?复旦大学哲学系牛吗?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有哪些专业,哲学系大学排行,复旦大学的哲学专业招文科生吗?本文导航考上复旦大学哲学系好不好复旦哲学系本科就业率复旦大学哲学就业率好吗复旦大学各校区专业全球哪个大学哲学系最好复旦大学有艺术类硕士专业吗考上复旦大学哲...

中国核工业 中核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在哪些省份

中国核工业 中核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在哪些省份

中国核工业有多少年历史?中国核工业有哪些单位,中国核工业有哪些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几,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中国核准六台第三代核电机组,中国主要的核电企业有哪些。本文导航中国核工业为什么排名第一中国核工业集团是干嘛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为啥排名第一中国核工业第五建...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值得读吗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值得读吗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就业前景如何?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一共设有多少专业?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教育质量如何?是你理想的大学吗?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校内环境是怎样的?学习氛围舒适度又如何?本文导航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值得读吗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所有专业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有什么热门专业桂林航天...

中国农业大 中国农业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中国农业大 中国农业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

中国农业大学属于什么级别?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是211还是985,农业大学都有哪些啊,中国农业大学校训是什么?中国农业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本文导航中国农业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中国的所有农业大学各省农业大学都是211吗所有的农业大学名单华中农业大学对校训的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在985中全国...

军事类院校 全国军事院校排行榜

军事类院校 全国军事院校排行榜

中国军事院校有哪些,军事学校有哪些,中国的军事院校有哪些,中国都有哪些军事学院,中国的军事类院校。本文导航中国军事院校排名一览表国家最好的军事学校有哪些全国多少所军事院校全国十大著名军事学院全国军事院校排行榜中国军事院校排名一览表中国的军校有: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全军最高学府,负责培训军队高...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皱眉头下半句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皱眉头下半句

歇后语 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当军师,诸葛亮当军师下一句,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下一句,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是。本文导航诸葛亮歇后语10个诸葛亮是一名军师吗诸葛亮皱眉头下半句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俗语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关于诸葛亮的俗语和歇后语诸葛亮歇后语10个诸葛亮当军师—— 办法多 诸...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